伊东丰雄在其职业生涯当中,创作了一系列将概念创新与建造精美相结合的建筑。四十年来致力于打造卓越建筑,他的作品涵盖了图书馆、住宅、公园、剧院、商场、写字楼及展览馆等诸多类型,每一次都力求建筑上的突破与超越。他是一位具有独特天赋的专业人士,善于在每项任务及每块基地中寻求机遇,并投身于发现新事物的过程。
研究过伊东丰雄作品的人都会发现其作品中不仅涵盖不同的使用功能,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建筑语言。他逐步发展并完美了一套独特的建筑语法,把结构与技术层面上的创造发明与清晰的形式语言相结合。他的建筑形式既不依从于极简主义也不追随参数化设计。对伊东来说,情况不同,得出的答案亦不相同。他的早期作品都富于现代性,使用质地较轻的标准工业材料及部件,例如:钢管、金属网、穿孔铝箔片及透气性织物。他后期极具表现力的作品则大多使用钢筋混凝土。伊东丰雄能用一种极其独特的方式,将结构、空间、环境、技术及场所建立于一个平等的立足点之上。尽管他作品所呈现出的平衡感看似简单,但却是他精湛技艺及同时驾驭建筑各个方面能力的结晶。他的作品结构复杂,但又巧妙地融为一体,令建筑本身焕发出宁静与祥和,而使用者则能自由自在地在其中从事各项活动。
“创新”一词经常被用来描述伊东丰雄的作品。2002年建于布鲁日的临时展馆及2004年建于东京的 TOD’s 表参道店都集中体现了这一特质,因为它们的外表同时也是其建筑结构。伊东丰雄的创新还体现在他对于传统材料的非传统运用。例如,建于新加坡的怡丰城购物中心就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来表现流动的有机形式。此外,在他的建筑里还可以看到很多新的技术发明,比如位于大馆的树海巨蛋还有横滨的风之塔。这种创新来源于伊东丰雄在提出设计方案之前对各个层面缜密及系统的分析。
伊东曾经说过,他力求建筑的流畅,而不受制于现代建筑的局限。在2000年建成的仙台媒体中心,他利用管柱结构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从而使得其内部出现新的空间品质。在台中大都会歌剧院,水平与垂直交错的空间网络提供了交流与相遇的机会。在僵死的网格结构中寻求自由,伊东非常注重关系 – 房间之间的,内外之间的,建筑与环境之间的。伊东丰雄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的规律,这一点从其建筑的有机结构和表皮的高度统一中显现出来。
伊东丰雄的个人创作是带有公共责任感的。在公共性的建筑上进行创新的复杂及风险是高得多的,但这并未使伊东却步。他说,建筑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人的感官需求。在他众多鼓舞人心的作品当中,2006年建成的岐阜县殡仪馆,2007年于东京建成的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还有2002年于伦敦蛇形画廊建成的亭子这三个建筑,充分表达了伊东对人及其在建筑内部活动的认知和理解。他为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中的受灾灾民所设计的“共有家园”及小型社区空间则直接表达了他的社会责任感。